2007年5月31日由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传媒发展研究所和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联合主办的“数字报业新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报社、报业集团负责人、国内数字报业相关产业机构代表百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以下是闵大洪在大会上的发言: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数字报业新技术与应用前景研讨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对2006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的"数字报业"战略的一次落实行动,而且显示中国报业正以快马扬加鞭的姿态,要在全球报业的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决心。
在数字化、网络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报业正面临空前的挑战。
2006年底,这样一则消息震惊了全球报界同仁:被世界报纸协会列为"仍在发行中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创办于1645年的瑞典《国内邮报》于2006年12月29日正式停止印刷版发行。这家具有361年历史的最后一期报纸,发行量只有1500份左右。另一则同样的消息来自华文报业--2006年6月1日,台湾《中央日报》停刊,这家于1927年3月22日在武汉创刊的报纸,也有近80年的历史。这两家报纸停刊的根本原因在于影响力萎缩,读者流失,最终被市场无情淘汰,尽管在停刊后都创办了网络版,但不过是为保留原有品牌而做最后的努力。
或许,这样的消息让我们感叹:曾经辉煌的报业就此黯淡?其实,从全球报业发展的角度,让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图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如创办于1889年的《华尔街日报》,百余年来,以其客观、准确、即时的报道在全球商业财经类报纸中确立了领先地位。1996年《华尔街日报》推出网络版,如今它已成为最成功的新闻订阅网站。其高管人员指出:"在读者眼中,我们将不再只是一份报纸,他们也能在网络、电视、收音机里发现我们的身影。"。再如,日本五大报之一的《日本经济新闻》专门设立了电子媒体局,负责通过电信网、互联网及数据库提供的业务。又如,2007年2月23日,韩国《朝鲜日报》宣称其"领先开创‘跨媒体'时代"(所谓的"跨媒体"是指将同一篇报道内容通过报纸、无线电视台、有线电视台、手机、网络等手段同时向受众进行报道)。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全球报业近年来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便是利用新的传播技术、新的传播介质和新的传播终端,积极努力地转变营运模式,进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以及边际效益,在新的"泛媒体"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占据制高点。
数字报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本身传统的生产方式,包括印前、印刷、发行、管理等各个环节;二是利用数字技术重塑报纸出版业的行业边界和业务形态,推动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报业经营模式的转型。
自从报纸诞生以来,不论大报小报、老报新报都需要随着技术革新和市场变化不断进行调适,从而在以各种新的形式出版和发行的同时,继续以独特的价值为自身未来的生存提供长期保障。在传统报业的大变革中,高科技提供的新手段日新月异。如手机终端的使用方兴未艾之时,电子纸及阅读器经过多年的研发,正在成为报纸内容展示的新介质和内容传播的新终端。再如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新技术也开始进入报业应用领域。
中国报业的数字化进程始于著名的"748工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计算机时代,90年代中期又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在这一进程中,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使中国报业数字化技术水平站到了世界的前列,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至今仍有重大意义,其中包括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研发道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实现报业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等。其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也就是说,中国报业要始终瞄准数字技术发展前沿,并以自主研发的整体解决方案不断推进数字报业的发展进程。
2006年,中国报业在数字化进程中又跨入一个新阶段。其标志和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政府政策主导
2006年8月,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主持制定的《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发布,其中第八章为"大力发展数字报业"。这表明国家主管部门从全球报业竞争格局着眼,首次将数字报业放在了一个战略高度,制定规划,进行布局。
二、组织形式创新
2006年8 月,"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开始启动,作为一个整合行业资源,应用先进技术,促进集成创新,共享实验成果的开放性组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让我们看到了它的号召力、组织力和执行力。通过这一组织形式卓有成效的工作,必将加快我国报业战略转型的步伐。
三、 报界整体推进
在数字报业战略提出及数字报业实验室开展工作以来,得到了全国各报业集团、众多报社和相关行业机构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有的提出具体的发展战略,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制定了完整的以 i- news(手机报)、 i- mook(电子杂志)、 i-paper(电子报纸)、i- street(公共新闻视屏)为内容的"4-i"新媒体战略;有的积极探索新的传播途径,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建立的3G门户和开发供读者下载更新内容的微波覆盖手段;有的努力探索新的内容传播形态,如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研发出的多媒体报纸《播报》;有的大力拓展新媒体的市场,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浙江手机报》创刊两年,收费用户已达25万的规模。总之,一大批具有前瞻性、较高应用价值和广泛受众基础的新型报业数字化产品和创新项目不断涌现,中国数字报业已经形成了整体推进、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
[1] [2] 下一页
|